第三屆中國國際物流發展會議和第四屆中國(四川)國際物流博覽會將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四川省舉行。會議的重點是連通性和雙贏合作,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,推動物流業的供給側結構改革。
據中國國際物流發展大會東道主四川省遂寧市副市長鄧偉介紹,與以往的物流博覽會相比,本屆世博會不僅規模更大,規格更高,而且主要邀請對象都來自一帶一路倡議國家。
中國貿易促進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分析,一帶一路沿線一些國家的運輸設施和供應鏈系統不完善,國際能力合作的成本優勢沒有得到充分體現,國內物流業有必要與主導能力同時走出去:
趙萍:物流業涵蓋物流基礎設施,包括倉儲、運輸等能力。如果物流產業的國際化能夠與國際能力合作同步,就可以為物流產業的生產能力提供相應的供應鏈匹配。這樣,我們的生產能力就可以利用本地要素成本優勢,再加上我們完善的供應鏈匹配,才能真正形成非常明顯的成本優勢。
中國運輸協會常務副會長王德龍說,物流業的國際化不僅為中國經濟走出去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,而且推動了國內物流業的供給側改革:
王德龍: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,積極推進物流業供給側改革等活動。我們中國經濟要走出去,融入世界經濟,中國的物流也要加快走出去,為融入全球經濟提供重要支持。
中國物流業被稱為經濟增長的黑馬,但業內人士指出,國內物流業規模大,實力不強。以快遞為例,去年中國整個快遞行業的營業收入不如美國聯邦快遞大家庭的高。速遞物流咨詢網絡首席顧問徐勇表示,與世界品牌企業相比,中國物流業仍處于以成本為導向的粗放型發展階段:
徐勇:我國國際人才相對稀缺,在信息化、集約化經營、品牌建設等方面與世界品牌存在很大差距,目前我國整個物流業仍處于低端水平。
徐勇認為,國際化將為增加物流的有效供給,提高物流運營的質量和效率提供契機。目前,國內一些著名的快遞企業,如順豐、元通等,已開始在國外重點城市開設海外倉庫或開設更多的國際服務。徐勇說,其次,國內物流企業在人才引進、公司治理等方面要符合國際標準,以提升品牌水平:
徐勇:企業應該考慮如何將中國的優勢融入國際實踐。同時,一些民營企業需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,同時也要引進國際人才,這樣才能大大縮短國際化進程。